在船舶中,一般采用的為中性點絕緣及中性點接地兩種系統。
在中性點絕緣系統中,必須進行絕緣監視。在主配電盤上應有接地指示。一般采用兩個15W的燈泡串聯,也可用一個歐姆表,用轉換開關指示每極與地的絕緣讀數。如幾個發電機并聯供電,則其分母線上都應有絕緣指示裝置,以保證很快地找出故障。勵磁系統也要有經常的絕緣指示裝置。對于主要推進器線路,當其線路單相接地時,不能中止供電。但當泄漏電流大于5A時,應立即切斷線路,以防止事故擴大,并在控制室內立即發出聲光信號,以便采取措施。對于交流線路,變壓器二次側接地還應有指示裝置。
在中性點直接接地系統中,如為鋼制船體,應將中性點用接地線焊在船體上或焊在與船體永久成為一體的基礎構架如壁板、肋板等上面。在聚集有爆炸性氣體或粉塵的地方,如電池間、油漆間及煤倉等處,為避免發生爆炸危險,敷設接地線時不應采取焊接的方法,以免由于焊接的火花引起爆炸。對于木船則必須在船體外水線下面敷設一條100mm×5mm的扁鋼作為總接地體。如采用直流單線制系統,則應將負極接地,即與船體或特設的扁鋼相連,正極與船體絕緣。在負極接地回路中,不能安裝熔斷器以及正極開關不聯鎖的開關,以免接地回路中斷造成危險。
從安全方面來看,因為船上的位置小,設備布置很緊湊,人經常接觸到金屬,因此屬于觸電危險的環境。同時船上振動比較大,也比較潮濕,航海的船還要經常遇到鹽霧,為此在考慮保護接地時,還要注意到周圍環境和機械強度的要求。
船上的發電設備及電動機的底板和外殼、開關板構架、分線匣及接頭箱的外殼、機械的控制設備、加熱及烹調設備的金屬外殼、探照燈外殼、金屬照明器及照明附件的外露部分、互感器的二次繞組、通信鎧裝或裸電纜的金屬外皮等都必須接地。照明器及照明附件如直接安裝在船體上或安裝在與船體有良好連接的金屬支柱上時,可以不用專門接地線。但外殼至少要有兩點與船體或金屬支柱相接觸。為了保證接觸可靠,在接地點要墊以錫箔。保護信號線路的鋼管或支承信號線路的金屬支架及夾頭,從安全觀點看,并不須接地,但從防止無線電干擾的觀點看,最好接地。
接地的方式為采用金屬接地導體與船體相連,或者與船體有良好接觸的金屬結構相連。連接的方法可采用焊接或螺栓連接。當采用螺栓連接時,設備外殼上的接觸面應光滑平整,必須有彈簧墊圈等附件,以防止螺栓松脫。為了避免水蒸汽及鹽霧的腐蝕,應在接地處涂上防蝕油漆。所有電線和電纜的金屬外皮應在兩端接地。只有導線或電纜的截面在1.5 mm2以下及電纜在木板上敷設時哎可以一端接地。
為了防止機械損傷及鹽霧、水蒸汽等所造成的腐蝕,接地線要采用銅線,不能采用圓鋼、扁鋼、鋁線、鋁排等材料。對于不同要求的接地線,有下列幾種不同的規定。
(1)對于固定敷設的接地線,當相線截面≤2 mm2時,接地線的截面應與相線相等,且不得<1.5 mm2;如采用單股銅線時,不得<4 mm2。當相線截面>4 mm2或≤125 mm2時,接地線的截面應為相線的一半。當相線截面超過125 mm2時,接地線的截面應為相線的一半。當相線截面超過125 mm2時,接地線的截面采用70 mm2。如采用裸接地線時,應有防蝕鍍層或涂以防蝕油漆。
(2)如供電電纜有接地芯線或采用絕緣導線作為接地線,而且絕緣導線固定敷設在電纜外套之內時,或相線截面≤16 mm2時,則接地芯或絕緣導線的截面應與相線相等,但不得<1.5 mm2;如相線截面>16 mm2,則接地芯線或絕緣導線的截面應為其相線的一半。不論接地芯線或絕緣導線的面積多大,均應采用不小于7股的銅絞線,不能采用單股銅線。
(3)如接地線采用的方式與上述相同,但如為供給移動式用電設備時,則當相線截面≤16 mm2時,接地線截面應與相線相同,16mm2以上則為一半。其余與上述相同。
如船上有無線電廣播臺,為了避免干擾,最好采用同軸電纜,而且電纜外皮每隔2m應與船體連接一次。如電纜敷設在鋼架上,則每隔4m有一個夾頭就可以了。當無線電發射時,在金屬索具及橫墻索上會產生感應電壓,在鏈子及接頭處也會發生小火花,結果在收音機內發生“劈啪”聲。為了減少這種干擾,索具及橫墻索必須接地,即接到舷墻或船側板上的接地螺栓上,同時天線的導軌及支架也必須接地。
對于閃點低于65℃的船油以及帶有可燃或爆炸物的貨船,所有不帶電的金屬部分都必須接地。防止無線電干擾的電容器以及接地指示設備,都必須將電流限制在30mA以下,將電感限制在60mH以下,每根電纜都必須有接地芯線,插座中都應備有接地插孔。
|